相关搜索:慢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肾脏疾病 > 感染性肾脏疾病 > 肾结石 >
肾结石

邹云翔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经验

来源:未知 作者:njboda 时间:2014-11-12 06:56

泌尿系结石,中医称为石淋,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。现将邹云翔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。

1病因病机

邹老认为,祖国医学对本病发生发展的认识,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,正常泌尿,是膀胱的气化作用,此即《内经》所谓“膀胱者州都之官……气化则能出矣”。然膀胱气化之动力,主要责自肾脏。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,而肾又司全身之气化,主持水液代谢。华佗《中藏经》中有“虚伤真气,邪热渐深,结聚成砂,又如水煮盐,火大水少,盐渐成石”之言,《诸病源候论》中,亦有“诸淋者,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”之说,均明确指出,肾虚而致膀胱气化不利,肾虚而致泌尿机能失常,乃为尿石形成内在之根本因素。故当机体泌尿机能障碍,抗病能力低下,则可因气化不利而瘀滞,或因湿热的蓄积气血热结,致使结石形成。若结而小者,如砂为“砂淋”,大者,成石为“石淋”,如瘀热伤及血络,迫血妄行,尚可伴发血尿,而为血淋。又气化不利,府气不通,不通则痛,轻者腰府隐痛,重则腰疼如折,甚则牵引少腹,其痛如绞。倘若湿热瘀阻膀胱之证显著,则又可见少腹拘急疼痛,尿频,尿急,尿道涩痛等症。石淋的病理变化,是以肾虚为本,湿热为标。

2 辨证论治

由于泌尿系结石的病机其本为肾虚,其标为湿热,立法用药应顾护肾气。爰此,邹老强调指出,一般不外把握虚实两端,或分而治之,或兼而治之,据证取舍。初起湿热瘀阻,气化不利者,治宜清热利湿,化瘀通淋;病久肺肾两虚,或脾肾不足,气化不及州都者,宜予补益;虚实夹杂者,尚须标本兼顾。此外,尚可根据病情,或参止血,或配化石,或益泄浊之品,合而治之。

2.1 下焦湿热证

证候 腰痛,小便黄赤,尿频,尿急,尿道涩痛。

辨证 下焦湿热,久蕴积结,形成结石。

治法 清热利湿,通淋排石。

方药 炒黄柏6g,肉桂粉1.2g(吞服),生苡仁9g,滋肾丸9g,金钱草45g,海金砂15g(包煎),制苍术9g,鱼脑石15g,冬葵子15g,六一散18g,鲜芦根15g。

2.2 肾虚湿瘀证

证候 腰酸隐痛,神疲乏力,小便多而不爽,病情时轻时重,稍劳即发,舌淡苔薄白,脉细。

辨证 肾气不足,湿热瘀阻,气机郁滞。

治法 补益肾气,清利排石。

方药 炒独活3g,桑寄生12g,炒巴戟天9g,狗脊12g,熟地5g,白蒺藜9g,川断9g,制苍术9g,生苡仁12g,金钱草45g,冬葵子15g,生甘草3g。

2.3 瘀热阻滞证

证候 腰疼如折,甚则牵引少腹,其痛如绞,小便难出,滴沥而下,舌质紫暗,苔薄,脉弦。

辨证 结石内阻,气血瘀滞,气化不利。

治法 通调气血,化瘀排石。

方药 桃仁6g,红花6g,当归6g,怀牛膝6g,制乳香3g,制乳香3g,鱼脑石15g,炙鸡金3g,金钱草45g,滋肾丸9g。  

3 诊疗特点

3.1 注意顾护肾气 由于本病以肾虚为本,邹老在治疗石淋时常采取消中寓补,标本兼施的方法。常用狗脊、独活、桑寄生、川断、狗脊等顾护肾气之品。并且,因湿热久蕴易伤气阴,故常配伍熟地、阿胶、首乌、潼蒺藜等大队滋肾之味。

3.2强调整体辨证 邹老认为,每一脏腑虽然各有它的功能,但这些功能并不是互不相干的,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。邹老根据脏腑间的相互关系,抓住土能生金,金能生水,水又能润金,命火能暖土,土又能制水等互相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规律,以及石淋病理变化存在肾虚为本,湿热为标的共性,在补益肾气的同时,可选用清养肺金,健脾化湿等法,充分体现辨证施治的整体观念。

3.3加强通调气血 邹老不仅认为肾气不充、气化不利是形成石淋的重要的内在因素,而且亦不忽视瘀热阻滞是形成石淋的重要条件,辨证需注意邪正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,他指出,结石内阻,久留不去,必然会导致气血阻滞,进而愈使膀胱气化不宣。对于石淋的治疗,认为通调气血可以加强祛石或化石作用。常在益肾通淋方中,加入桃仁、红花、当归等活血化瘀之品,并配肉桂之温,以助通调之力,可获得显著效验。此外,还可选加鱼脑石、炙鸡金化石之味,以加强祛石作用。

3.4因人、因时制宜 根据个体特异性辨证用药,是邹老治病的一贯思想。邹老认为,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各方因素决定的。时令气候、环境条件的变迁,体质的差异等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。所以在治疗石淋的过程中,邹老指出,除了注意维护肾气、顾及脏腑间的整体关系、注意形成石淋的外在条件外,同时,非常强调要因人因时制宜,根据个体特异性辨证用药。如患者诊时正处在暑日,邹老认为暑为阳热之邪,极易耗气伤津,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,即会因暑邪袭来而随之改变。所以,在用药时既要通淋祛石,又宜照顾暑季易于伤津的特点,而选入生地、玄参、芦根、黑豆衣、荷叶、太子参等清暑益气护阴之品。此时不宜采用过温、过热药物,即使要用也注意减量,以免造成耗损津液的弊病。再如素体丰腴的患者,邹老则抓住体肥多湿的特点,认为多因湿蕴热伏,窒塞肾室,不能宣达气化之故。所以用药立足藿香、荷叶、苡米运脾化湿,海金砂、金钱草清利下焦。不同体质,虽患相同疾病,用药必有差异。因此,治疗石淋,应注意纠正只着眼于结石,不顾患者体质的错误观点。否则,但徒攻利,久之不惟伤阳,亦且伤阴,以致脾肾两损,既无生化之权,又无化气之力,为害之大,不可忽视。

3.5发作之时,因势利导 结石患者大都有标本缓急的症状表现。其标实之候,一般为病势较急,小便涩痛,窘迫难忍,溲而不畅,时或滴沥,时或中断,尿色黄浑不清,或有夹血,甚则腰及少腹剧烈绞痛,向下放射至会阴,甚则冷汗淋漓,恶心作呕,舌苔多黄腻,脉多弦数。本虚之候,病势多缓,小便虽涩不甚,虽痛不显,小溲滴沥失约,症情时轻时重,稍劳即发,腰酸神疲,舌淡,脉细。本虚和标实之候的共同点都是存在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,只不过前者突出地表现为湿热蕴结,而导致肾虚,膀胱失其化气之能而已。当然,肾与膀胱失于化气,则又可因气机郁滞,进而加重湿热瘀阻。故石淋患者,在绞痛发作之时,湿热蕴结之象表现最为突出。此时,即因湿热瘀结,结石的阻塞,影响血脉运行,肾与膀胱化气功能低下,欲排又不能,即会出现气机升不得升,降不得降,络道梗阻不通,而发生绞痛症状。这种绞痛的发作,正是邪正相争的客观反映,也是体内结石移动的征象。因此,及时因势利导,采用清热利湿,行气活血,通淋化石的药物治疗,解决邪正相持的状况,恢复机体有效的气化功能,则常能起到使结石由“静”变“动”,获得加速排石的效果。但亦有少数患者,往往由于通道为湿热瘀塞,或结石过大,反会因为通利而加重瘀塞。故因势利导尚需注意邪正关系,也不可盲目通利,否则若有一失,也将徒劳无益。

3.6节制甘肥酒酪 邹老常说,治病不能完全依赖药物,还应注意饮食的调养。患者如平素嗜食甘肥厚味,偏啖酒酪,过食酸咸,亲乎辛辣,以致脾胃不及健运布化,积湿生热,湿热蕴结,流于肾与膀胱,影响其分清泌浊的功能,使之失于气化。湿热久蕴,热郁伤阴,湿遏伤阳,阴伤及阳,进而脾肾益虚,膀胱气化无权,终致湿热瘀结为砂为石,着而不去。因此,邹老强调指出,治疗石淋,不但要抓住湿热瘀阻下焦,膀胱气化不行的病理特点,采用清热利湿,通淋化石,行气活血的方药治疗,还嘱咐患者调以饮食,节制甘肥酒酪厚味,才能达到正本清源杜绝湿热瘀结再生之目的。

综上所述,邹老治疗石淋,既以充养肾气为本,又照顾到脏腑间的相互关系,因人、因证、因时制宜,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治病必求其本的重要性。

4        典型病例

冯某,男,47岁。患者于1969年4月因右侧肾区阵作疼痛,住进某医院诊治。经X线摄片检查,发现在3-4腰椎之间的右侧有结石阴影,直径约3×5毫米,密度不甚均匀,拟诊为右侧输尿管结石。经中西医调治,两年来未见结石排出,腰府酸痛,时轻时重,反复发作不已,乃请邹老诊治。时值暑热,汗出甚多,小溲黄赤、尿道涩痛。湿热暑邪,蕴于膀胱,治拟清暑渗利之剂。制苍术3g,鲜芦根60g,六一散18g,冬葵子15g,黑豆衣15g,金钱草30g,太子参15g,黑玄参12g,鲜荷叶9g,细生地9g,炒黄柏3g。先服五剂,续用丸药调治,拟丸方如下:制苍术60g,制狗脊60g,川断肉60g,当归6g,桃仁30g,红花60g,云茯苓60g,冬葵子45g,炙鸡金30g,炒子芩15g,炒黄柏30g,肉桂粉4.5g。另用金钱草、六一散、芦根各120克,煎水泛为丸如绿豆大,每日12克分两次吞服。如法连服两料丸药,结石得以排出。

马某,男,56岁。患者主诉1972年春,一次小便中突然发生无痛性血尿,以后逐渐减少至消失,但经小便常规检查,仍可见较多的红血球。两腰间开始酸疼,以右侧为著,小溲时亦有不适、不畅感。到年底,右侧腰痛常如刀绞,难以忍受,以至不能支持正常工作。当地医生根据临床表现,初诊为右肾结石,建议摄片确诊,即于同年9月16日,就地作尿路平片检查,未有阳性发现。但右肾区绞痛样发作不时出现,约一月一次,其间稍劳则腰痛,血尿亦即显著。抵第二年10月9日,再作尿路平片检查,发现右肾区及右输尿管下端各见一个约1cm大的致密阴影,提示为右肾及右输尿管结合。1974年2月20日又作尿路平片复查,再次证实其结石确在。鉴于腰间绞痛频作,严重影响工作,多法治疗仅能缓解一时,故怀着治愈的迫切愿望,乃于1974年3月4日专程来宁诊治。邹老追溯其病史,得知患者平素饮食口味嗜咸,10天前右腰牵及小腹有刀绞样疼痛发作一次,伴见明显肉眼观血尿。刻诊右腰酸痛隐隐,苔薄黄,脉细弦。湿热久蕴,气血瘀阻,气化无权。当拟清热利湿,通淋化石,活血化瘀之剂。制苍术9g,生苡米9g,金钱草45g,鱼脑石15g,冬葵子15g,六一散15g (包),杜红花9g,全当归9g,炙鸡金4.5g,滋肾丸9g (包),红枣5枚(切)。1974年4月3日复诊,称守上方服药第14剂后,小腹始觉作胀,次日其胀益著,且有隐痛,渐及膀胱满而欲便,溺之又不能出,急迫之状难以忍受,屏气努挣,尿液才滴沥而下。约有一分钟,卒然从尿中冲出如黄豆大小的结石一枚,顿时尿畅,全身亦感轻松,血尿就此消失。刻下右腰尚痛,不耐劳累。尿常规检查仅见脓细胞(0~1),苔脉如前。原方略加损益。制苍术9g,生苡米9g,金钱草45g,鱼脑石15g,冬葵子15g,六一散12g,杜红花9g,金荞麦18g,制乳没各2.4g,鲜芦根45g,豆衣12g,滋肾丸9g(包)。续服廿剂,腰痛症状消失,小溲如常,恢复正常工作



更多>>百年传承 肾科世家

更多>>症状索引


苏ICP备12079247号